Ann自從三年前辭職后愛上了旅行,神秘的西藏、奔放的蒙古、彩色的印度、浪漫的意大利......出行的腳步越來越快,不愿停下。每次回來她總愛跟我們分享旅途中遇到的驢友,發生的趣事,以及只有在路上才能體驗到的點滴感悟,仿佛她的人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然而,作為朋友,我們除了在一開始能夠分享她的快樂之外,漸漸的擔心起來,作為一個毫無收入的大齡單身女青年,她這樣的生活能維持多久?每每遇到這樣的時刻,Ann總是一副傲嬌的樣子說:“我的夢想是遠方,我的生活在遠方。你們不懂。”
“遠方”是近年來很火爆的主題,“去遠方旅行”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幾乎每家書店都有旅游專區,那些權威的旅行指南規定了我們去哪里、吃什么,以及將要看到些什么。手機APP上充斥著各種商家推出的旅行優惠套餐,他人的游記與見聞,不斷騷擾著朝九晚五的我們,催促我們早早定下年假,花上幾天幾夜策劃自己的偉大行程,甚至在深夜懷想著照片上的異國風情入眠。似乎我們不花些時間去遠方都對不起自己。
于是,我們按圖索驥,我們遵循前人的腳步,參觀那些被指導者設定好的關鍵性景物,對別人曾感興趣的事物大感興趣。我們拿出相機,為已被反復曝光的景點再來一張。我們不辭辛苦,奔波填滿了日程,在喘息的間隙,我們上傳照片,附帶寫上一連串的異國地名,告訴觀眾我們已經和以往不同。
仿佛只有通過這樣的旅行,只有在遠方,我們才能與眾不同,我們才能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我們才能使我們的靈魂得到升華。或許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曾感到荒謬,無論我們如何的感動和興奮,生活中的困境也仍守候在“將來”,等待我們的歸去。可我們又是如此的自憐自艾,不忍心逼迫自己去面對“將來”,想要享受這一次次的短暫的“幸福”,如同上癮般,每次回來之后又開始計劃下一次的旅行。
我常常疑惑,一次旅行和去影院看一次商業大片有什么區別,不過都是在一場消遣中躲避自己。我們對于“快樂”的追求來自于對自己暫時性的遺忘。熟悉的生活似乎還會阻撓我們改善自我,因為它們自身不發生改變,所以我們錯誤地以為,宏大的思考需要身處于壯闊的景觀。當我們無法忍受與日常的瑣碎、虛無,以及孤立無援的存在本質相處時,就想起了要去遠方。
“去遠方”旅行變成了一種誘惑,讓我們可以暫時的遠離日常不變的生活。曾幾何時,旅行曾經幫助人類認識世界,但現在,它卻成為了拒絕認識世界的工具。或許因為旅行由空浮的風景和遭遇構成,這些風景和遭遇是非常態的,是不持久的,是隨機的,因而具有很高欺騙性,它讓我們以為我們一直在生活中,但其實真相卻是我們在逃離生活。生活真正的意義有賴于我們所看到和體驗到的持續性風景和遭遇,生活的真正意義開始于生活中的點滴瑣碎之物。
或許真正的壯美并不存在于外部世界,而在認識自己的勇氣之中,如果哪天我們愿意站在原地去認識自己,我們才能真正的了解生活的意義。愿你我站在原地,就能擁有深刻的生活,Ann,你的生活不在遠方......
心理學故事包含很多經典的心理學相關的有趣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通過描述使者能迅速理解心理研究的手法和正確的理論以及作為心理學主要的構成部分的心理治療的方法和功效,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閱讀心理學故事可以提高人類生活的質量。
網站地圖 | 繁體字網 -- 為探究古典文化架橋,為弘揚中華文明助力!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8 www.ban4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2079432號 聯系我們: